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9/09/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目标要求,并在“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中进行了具体部署,包括: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等等。这些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为我国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战略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和条件,只要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做好两化融合这篇大文章,中国完全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缩短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两化融合从广义上讲是我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时代特征,是包括从社会到政务到产业再到企业的全局性战略举措。从狭义的角度看,两化融合就是直接推动信息化与产业、企业的融合,是增长方式、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生产力提升、管理变革、节能降耗、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基础设施等各环节的战略推动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化融合的基础应该在企业,结合点也在企业,主体应该是企业。两化融合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企业深刻认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在具体实践中尝到两化融合的甜头,两化融合才能切实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信息技术角度来理解和开展信息化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许多企业开始从局部、单项信息系统应用走向系统集成和融合创新,逐步步入两化融合甚至两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但是,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信息化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的理念要从操作层面向全局高度提升、深化和延伸,要从战略思想上来理解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企业两化融合的实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实现组织、业务流程、技术与数据四要素的互动创新,从而推动企业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运作方式向信息社会运作方式转型,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一整套商业逻辑和运作模式。企业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应用信息化技术驱动企业的发展方式、工作机制、运作模式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全方位创新,培育可持续的竞争优势。